欢迎访问中国法律政策网!
网站播报
法政网群 京 |津 | 沪 | 渝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川 | 黔 | 滇 | 陕 | 甘 | 宁 | 青 | 藏 | 新 | 兵团 | 军情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1年4月8日) 2021-04-08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2021-02-01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2021-01-06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京召开 2020-04-29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 2020-04-15
- 国务院公告: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2020-04-03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 组织29个工作组开展复工复产情况调研 2020-03-13
- 大理市违法扣押征用防疫口罩受到严肃查处 2020-02-24
- 中国法学会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20-02-05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9-12-27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 2019-12-18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暂不实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 2019-12-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里南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全文) 2019-11-28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2019-11-27
-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 2019-11-2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2019-11-1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19-10-28
-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2019-10-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9-1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 2019-09-18
- 2019全国法治书画摄影展暨 司法行政干警书画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19-09-12
- 2019法治文化与法治中国论坛征文启事 2019-09-12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9-09-05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2019-09-02
- 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 2019-08-29
- 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2019-08-16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2019-07-16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 2019-06-18
- 最高法:重点推进贪腐案件财产刑的全面执行 2019-06-12
- 最高法发布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解释 2019-06-07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2019-05-28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019-05-24
- 重磅文件! 4个“最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019-05-22
-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可“任性” 依法而为是必选项!(附全文) 2019-05-17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2019-05-09
- 重磅!法治政府建设新规印发,明确组织实施督察工作主体 2019-05-07
-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军事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9-05-06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2019-04-30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2019-04-2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2019-04-09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9-04-08
-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 2019-03-29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2019-03-28
- 中法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发表 2019-03-27
- 最全!中国法学会第八届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2019-03-22
- 公安部印发《意见》部署推动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2019-03-21
- 声明 2019-03-19
- 国新办发布《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 2019-03-19
- 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2019-03-18
- 国务院通知:政策法规出台前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 2019-03-14
民间借贷纠纷复杂
法院: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去年9月份,《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记者昨天从西城、通州两地法院了解到,一年来,民间借贷案件呈现收案数量增多、案件送达困难、纠纷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并出现QQ、微信、支付宝聊天记录、微信语音记录等新的证据形式。法官指出,QQ、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此要注意留存。但此类证据容易被人盗用,在借款时还要结合转款凭证等。
民间借贷案件增长明显
201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一年来,法院受理民间借贷案件明显增多。其中,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29日,西城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案件2047件,同比增长约38.4%。通州法院新收的民间借贷案件同样增幅明显,涉案金额也在不断攀升。从2013年的850件增长到2015年的1673件,今年1月至8月20日仅8个月,该类案件已经达到1311件。
西城法院民三庭庭长赵燕来表示,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出借钱款的人可以在其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此前多是遵循被告所在地管辖原则,这是案件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融资性借贷比例大,放贷人越来越职业化”,通州法院法官张博则称,由于银行贷款政策的紧缩和民间融资需求增长,再加上民间闲置资金多、投资渠道少,催生了民间借贷市场的职业化,生产经营性借贷成为主流。此外,近两年经济持续下行,导致诸多行业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债权人诉至法院催要借款的情形明显增多。
微信等聊天记录可作为证据
法院表示,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此类案件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如经营性大额借贷比重上升、新型证据频现、借款人主张返还高息的案件明显增多等。
据赵燕来介绍,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已出现大量使用QQ、微信等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还有语音内容。
赵燕来认为,如果双方通过QQ、微信等方式沟通协商,在债权凭证缺失或存在瑕疵,借款交付证据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提交相应QQ、微信记录有时可以作为有力的佐证,甚至成为决定借贷事实成立与否的关键,故留存相应记录,往往能够起到有备无患的作用。但相对于借据、银行转账凭证等传统形式的证据而言,QQ、微信记录、支付宝转账记录等新形式的证据还是存在较大风险,例如存在伪造、变造或者被他人盗用的可能,故不建议仅凭QQ、微信联系,就草率把钱借出去。
■提示
◎尽量通过转账少用现金,因为转账凭证是证明借款或还款时间、金额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要有书面借据,否则一旦对方否认借款事实,尤其是现金借款,很容易败诉。
◎现金还款一定要求对方出具收条。否则出借人否认还款,借款人提出的已还款的主张可能无法得到支持。
◎避免超过诉讼时效。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超过两年起诉,一旦抗辩诉讼时效已过,出借人又无证据证明催要过,有可能败诉。
◎要约定保证期间。很多借款中有第三人提供保证,按照法律规定,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一旦出借人无法举证证明在6个月内向保证人催要过,则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
◎约定用房产抵押的,按照法律规定,房产属不动产,抵押权自房产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时设立,所以借款人押存房本的行为起不到任何抵押作用,一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
■案例
支付记录证实小孩冒名借款
2015年底,蒋女士称好友张女士通过微信向其借款5000元,并提出将款项直接打入某支付宝账户,于是蒋女士立即向指定支付宝账户转账5000元。过了一段时间,蒋女士提出还款事宜时,张女士却表示自己从未向蒋女士借款,蒋女士于是将对方告上法庭。
法庭经仔细核对双方微信记录,发现蒋女士手机微信确实多一条借款消息,而且从时间上看也与蒋女士转账时间相符。收款的支付宝账户绑定的手机号码是张女士13岁儿子的手机号码。后张女士的儿子承认盗用母亲手机,冒用张女士名义借款用于购买网游装备,因害怕被发现,故将借款信息删除。
得知真相后,张女士对争议借款事实予以追认,并偿还全部借款,蒋女士则撤回了起诉。
男子离婚日写借条被诉还钱
80后夫妻闹离婚,两人当天在民政局办理手续时,男方当场写下5万元借条。因未偿还借款,女方将前夫诉至法院要求还钱。昨天上午,该案在通州法院开庭。
王女士与殷先生均是28岁,两人于2011年结婚。对于借条一事,双方各执一词。王女士称,2012年前后,其丈夫经营的台球厅引进设备急需用钱,为了帮助丈夫,她向哥哥借了5万元钱,哥哥通过转账的形式将钱打给了其丈夫,“考虑都是一家人,所以就没有写借条”。
2015年,双方开始闹离婚。王女士说,“丈夫还一直欠我哥哥的钱,如果把钱还了就可以离婚,当时丈夫也同意还钱”。当年6月份,两人在民政局办理离婚事宜,殷先生现场写下一张5万元的借条。
殷先生则称,妻子不同意离婚,“只有写下借条她才同意离婚,我是被迫写下借条”。殷先生的代理人表示,双方之间不存在借款一事,而且并没有借条、转账凭据等证据。该代理人称,双方办理离婚时,王女士不同意,“是王女士让写的,否则不离婚,殷先生才写下的借条”。
该案并未当庭宣判。
2016年09月0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民间借贷纠纷复杂 法院: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添加时间:
全部评论()